2022年12月5日,作为辣条行业的“老大”——卫龙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卫龙”)终于启动招股,而这已经是卫龙第三次向长期资金市场发起冲击。
据卫龙公告,公司于2022年12月5日至12月8日期间招股,拟全球发售9639.7万股公司股份,其中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另有15%超额配售权。每股发售价为10.40港元至11.40港元。预期公司12月15日将在港交所上市。
在三闯港交所之后,卫龙终于在上市之旅中更进一步,其也有望成为“辣条第一股”。
卫龙营收主要是依靠辣条,产品线单一,整体结构不够丰富完善,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
据了解,2021年5月,卫龙首次向港交所递表,但未获批。2021年11月,卫龙在招股说明书失效之际重新递表,但在通过聆讯后迟迟未推进上市计划。2022年5月,上市申请材料失效,卫龙再次递交申请。直到近日,卫龙在11月23日更新招股书,于12月5日启动招股,预计将于不久后在港交所挂牌,成为“辣条第一股”。
卫龙招股书显示,卫龙辣条以超100亿包产品的年销量稳居行业第一。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按2021年零售额计,卫龙在中国所有辣味休闲食品企业中排名第一,且在调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闲蔬菜制品细分品类的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
不过,在卫龙招股书中,人们发现2022年上半年卫龙业绩由盈转亏,亏损金额为2.61亿元,一时引发热议。
招股书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卫龙分别实现收入33.85亿元、41.2亿元、48亿元;实现净利润约6.58亿元、8.19亿元、8.27亿元;净利率分别为19.4%、19.9%、17.2%。到2022年上半年,卫龙亏损额度约为2.61亿元,上年同期为盈利3.576亿元。
对于亏损原因,卫龙在招股书中表示,一是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及交付产生了影响;二是由于对基本的产品类别采用新包装、生产的基本工艺、配方或规格进行最新产品升级而作出了价格调整,致使客户要一段时间应对该价格调整,销量受到暂时性影响。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卫龙营收主要是依靠辣条,产品线单一,整体结构不够丰富完善,存在可持续性发展的风险。卫龙需要增添新品类来完善产品矩阵,开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产品布局,实现低端零食高端化,摘下“不健康”的固有印象标签。
尽管卫龙的亏损引发关注,但是辣条走入长期资金市场显然也将成为现实。“辣条第一股”的名头不仅仅对于卫龙是一层光环,而且对行业也意义深远。
据平江县政府官网,目前全国有近1000家辣条企业,90%都是湖南平江人开的;全国99%以上的面筋经营者是平江籍;全国辣条总产值600亿元,平江县占比达到200亿元,占全国1/3的份额。
有关辣条的起源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起源于湖南平江,一是起源于卫龙。正因如此,湖南辣条企业和卫龙在此事上总是争执不下。
流传最广的说法其实是辣条源自于湖南平江。1998年,长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湖南平江县受灾严重,当地大豆减产、价格飞涨。于是,有平江人尝试性地用价格更加便宜、供应更加充足的面粉来代替豆粉,做出了一种接近于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辣条。
这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诞生的新产品竟然大受欢迎,很快,各种辣条公司开始出现,辣条行业由此迅速壮大。
1999年,平江人刘卫平开始步入休闲饮食业,2003年申请注册“卫龙”品牌。2000年5月,张玉东创立了湖南省玉峰食品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玉峰”),这家企业后来又在2009年推出品牌“麻辣王子”。
一方面,湖南平江政府官网乃至玉峰等湖南辣条都孜孜不倦地宣扬辣条起源于湖南平江,玉峰更是强调“辣条,麻辣才地道”。
但另一方面,卫龙官网则说自己是从中原小吃牛筋面中找到灵感,“开创出第一根辣条”。毕竟,在平江政府官网中就提到过平江人生产辣条的短板——平江不产面粉,许多平江人开始走出湖南做辣条。平江人刘卫平当初就来到了600公里外的河南漯河办厂——这儿不仅盛产小麦,而且劳动力廉价、交通发达。显然,随着卫龙发展的日益兴盛,卫龙的知名度或许将更胜以玉锋为代表的平江辣条一筹。
尽管如此,平江依旧是大家心中的“辣条王国”。据平江县政府官网,目前全国有近1000家辣条企业,90%都是湖南平江人开的;全国99%以上的面筋经营者是平江籍;全国辣条总产值600亿元,平江县占比达到200亿元,占全国1/3的份额。
全国600亿元的辣条产值当然少不了各种辣条企业的活跃发展,令人眼花缭乱的辣条品牌也在不断耕耘。
“辣条危机”发生在2005年。彼时,央视相继曝光生产辣条的地下黑作坊,这些黑作坊除了卫生条件极差,还添加使用禁用的添加剂。接下来几年内,在各地监管部门食品抽检情况当中,辣条屡屡遭“点名”,辣条也由此被冠上了“垃圾食品”的恶名。
眼下,卫龙风头正劲,但是回首辣条行业的发展,能够正常的看到当初的辣条企业经历过严重的“辣条危机”,并且共同创造了在危难下“扭转乾坤”的传奇。
“辣条危机”发生在2005年。彼时,央视相继曝光生产辣条的地下黑作坊。这些黑作坊里,除了生产环境肮脏不堪,更不可思议的是一家平江辣条厂被曝使用禁用添加剂“霉克星”。辣条行业的危机就此拉开帷幕,接下来几年内,在各地监管部门食品抽检情况当中,辣条屡屡遭“点名”,辣条也由此被冠上了“垃圾食品”的恶名。
到2019年,辣条的食品安全问题依旧存在。当年的央视3·15晚会曝光了河南、湖南两地辣条生产厂商的卫生乱象——生产线上的工人不戴口罩、不戴手套,在脏污的生产作坊里生产出畅销的辣条。
这是一场猛烈又漫长的危机,“5毛钱辣条”不知所措,但是有企业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另一边,卫龙也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建立起一套覆盖供、产、运、销所有的环节的食品内控体系,实现食品安全的系统管理。2019年,卫龙作为起草小组主要成员,参与制定了调味面制品首个团体标准;2021年,卫龙携手SGS开展“夯实全球食品安全体系基础,筑牢FSSC22000和HACCP根基”项目,向业界普及国际食品安全条例。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鹏表示,如果高端化代表“卫生”“健康”,那么这的确是辣条产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但是如果高端化代表“奢侈”“高的附加价值”则不然。“营养健康是食品未来发展的方向。”王鹏指出,头部调味面制品(辣条)企业也积极进行产品改革,行业整体向健康的方向发展。随企业不断加大研发力度,行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将被逐一破解,调味面制品(辣条)的发展会慢慢的规范。“不健康”“垃圾”甚至是“致癌”等刻板印象是辣条行业亟需摆脱的标签,走向“卫生”“规范”“健康”的高端化发展路线
另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随着近年来辣味休闲零食饮食业的发展,众多食品生产商持续开发新型辣味休闲食品已适应一直在变化的消费者偏好,推动了辣味休闲饮食业的增长。中国的辣味休闲饮食业的零售额由2016年的1139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7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8.7%,高于中国整体休闲饮食业同期年复合增长率。
对于辣条行业的火热,王鹏指出,首先,消费升级推动了辣条产品升级。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消费升级为调味面制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随着行业近年来的转型升级,调味面制品已经成长为零食爆款,并逐渐呈现高端化发展的新趋势。市场中的低价辣条产品已经由2010年的80%多下降到2019年的10%以下,调味面制品行业的产品结构逐渐发生明显的变化。